
在法律界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法律的生命在于付诸实施”,法律是社会层面的规范,用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确保社会得以平稳运行。倘若制定法律之后却不予实际执行,那么法律就只是停留在法典上空洞洞的文字。而员工手册等规章制度,作为公司自己制定颁布的“法律”也是概莫能外。如果公司对于员工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不运用规章制度处理相关员工,是否会消减员工违纪行为的严重性呢?对此,我们通过一则案例展开分析。
一、基本案情
老詹于2007年6月1日入职骑士公司,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骑士公司通过考勤软件对老詹进行考勤管理。后骑士公司调整了老詹的工作地点,但并未在考勤系统中同步更改打卡地点,也没有明确告知老詹仅能在新工作地点打卡才属于有效考勤。老詹遂多次在原工作地点打卡,骑士公司未做处理并正常向老詹支付工资。2019年7月4日,骑士公司以老詹存在多次“虚假考勤、长期脱岗,未向公司提供劳动”的行为为由,通知老詹即将单方解除劳动关系。老詹不认可其存在“虚假考勤”的行为,要求骑士公司提供相关证据,否则属于违法解除。骑士公司于2019年7月12日再次通知老詹,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
老詹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骑士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工资等。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支持了老詹关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和工资的请求。骑士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1]
二、法院判决
一审法院基本维持了仲裁委的裁决。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三、律师评析
在劳动关系中,公司作为支配管辖员工的管理者,应当及时对其自身所管理的人、财、物进行统御。正如文首所说,法律和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就体现在“落到实处”。如果作为管理方的公司对于员工的违纪行为不基于规章制度予以处罚甚至不予理睬,那么作为被管理者的员工对规章制度置若罔闻就也是情有可原,不应被苛责的了。因此,对于员工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公司应当在发现后的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及时予以处理。
一旦公司怠于履行管理义务,裁审机关可能认为会认为员工没有服从规章制度的必要。员工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参与者,自然应当诚实、善意、合理地遵守规章制度。但必须说明的是,员工遵守规章制度的义务应以社会平均正常人的认知来判断,而不能以“圣人”的高标准来苛责。当公司对员工的违纪行为长期疏于处罚时,员工对公司规章制度的认识自然会弱化,心中那根衡量违纪行为的“弦”也会不断被消磨,最终会以为无需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员工遵守规章制度的谨慎注意义务被降低。比如在本案中,骑士公司在调整老詹的工作地点后,不但未在考勤系统中作出调整、修改,还对老詹长期原址打卡的行为不作任何处罚或警告,骑士公司的这一长期行为会使老詹误以为在原址打卡考勤是符合考勤要求的,无需更改。
[1] 参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21)京01民终3229号民事判决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