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这是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超千万,也是近几年增长人数最多的一年。
在五四青年节之际,祝愿我们2022届高校毕业生能够找到如愿的工作的同时,也善意提醒在毕业前夕能够迅速学习劳动法。
这里所说的劳动法不仅包括狭义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包括《公务员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监察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与就业岗位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简称:劳动类法律)。
我了解到,由于劳动类法律没有纳入到教育部的法学核心课程,即使法律院校之“五院四系”(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也不都能够开设劳动类法律课程作为必修课,并作为全校公共课。
这导致一个问题:法科毕业生并不清楚自身的合法劳动权利,更遑论法科以外的学生,搞不清楚是否应该签署合同,该签署何种合同。
高校毕业生除了继续求学、自主创业的以外,绝大多数都将走向工作岗位,将以“劳动者”身份走向社会,这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处理与用人单位的法律关系。
如果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公务员法》是必须要了解的,与此相关的《法官法》(进入法院工作)、《检察官法》(进入检察院工作)、《监察官法》(进入监察机构工作)也是必须熟悉的基本知识。
如果进入事业单位,例如: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则是规范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有的按照机关管理,有的按照企业管理,前者涉及《公务员法》,后者涉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如果进入企业工作,不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都是了解自身权利的法律渊源。
即使我已经列举了诸多法律,但是仅了解这些还不够,还需要了解具体工作单位的工作规则,例如:虽然都是政府机关,中央政府机关和地方政府机关则差异很大;同样是事业单位,大学和研究所则有很大不同;不同性质的企业,例如国企和外企差异巨大。
了解劳动类法律仅是高校毕业生走入社会后最基本法律知识,这些知识会增加毕业生对于工作单位的情况和自身权利的基本认识,为寻找符合自身需求的工作提供基本常识。
高校毕业生一旦走入社会,就会发现工作单位很重要。它构成我们一天时间的最大部分。我们把一天分成三个八小时:一个八小时呆在单位;一个八小时用于睡眠;一个八小时用于婚姻家庭及日常生活。在单位的时间可能由于加班可能会超过八小时,构成最主要的时间消耗地点。所以,选择一个关系和谐、发展稳定的工作单位至关重要。做员工不必天天拿着法律工作,但是不了解法律,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出现时就会很被动。
在青年节来临之际,说说劳动法似乎不合时宜,然而了解劳动法会使将来就业多了一份保障,也不失是一份节日礼物。